<rp id="logp7"></rp>
<video id="logp7"><ins id="logp7"></ins></video>
<video id="logp7"><input id="logp7"></input></video>
<wbr id="logp7"></wbr>
<wbr id="logp7"><object id="logp7"></object></wbr>
<wbr id="logp7"></wbr>

PPP項目


推廣運用PPP模式是公共基礎投融資和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的重大創新,也是落實五大發展理念、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、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舉措。山東省各級財政部門嚴格按照“準、長、明、實、細”五字準則,切實在規范PPP項目運作上狠下功夫,提高項目運作的規范性和科學性。 

  一是適用領域要“準”。嚴把PPP項目“入口”關,在項目適用領域界定上,嚴格限定在符合中央和省委、省政府有關文件規定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。 

  二是合作期限要“長”。PPP項目合作期限一般不能低于10年,最好在2030年左右。只有合同期限足夠長,才能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,更好激發社會資本的技術與管理創新能力,提高公共服務供給效率和質量,才能保證參與方獲得合理利潤,兼顧公共利益和商業價值,實現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目標。 

  三是實施主體要“明”。代表政府方的實施主體僅限于各級政府或政府授權的實施單位,社會資本方則是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企業法人。一方面,政府作為公共服務購買者,與社會資本方是平等的民事主體,履行合同權利義務。另一方面,政府作為公共事務管理者,承擔起宏觀規劃、采購、管理、監督等行政管理職能,確保到位、不缺位、不越位。 

  四是評價論證要“實”。綜合運用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方法,合理界定PPP項目的財政支出責任,加強政府財政承受能力論證,防止變相融資,嚴防保底承諾、回購安排、明股實債等情況的出現,避免形成政府隱性債務,有效防范和控制財政風險。 

  五是合同管理要“細”。認真遵循“依法治理、平等合作、維護公益、誠實守信、公平效率、兼顧靈活”六大原則,不斷規范完善合同條款,特別是對權利義務、利益共享、風險分擔、價格調整、違約、提前終止等關鍵內容和核心條款作出明確規定,為各方“按合同辦事”奠定堅實基礎。 


在线观看无码